Quantcast
Channel: 郑洪杰的BLOG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

龚山记忆之五:把太阳担上山

$
0
0
 

龚山记忆之五:把太阳担上山

前往龚山,最为遗憾的是我没有带着相机;话又说回来,即便带了,也难以拍照出上等的惊世骇俗的作品,毕竟,文字是我的强项。值得欣慰的是,鲁观平弟及时给我拍下了我想要的一切镜头。于是,一次次翻看那瞬间记载的历史,回望那真切动人的场景,才一次次喟叹感慨,才得以写出这篇龚山村民在抗冰抢险中自救的文章。
    江苏电力援浙的抗冰抢险,是500千伏的电力主网,其实,丽水市的配网所遭受的损失,更为惨烈,更为严重。钢铁组合的铁塔都像一根筷子一般轻而易举的被冰雪折得七零八落,更何况相对柔弱的配电网络。自然,龚山村的配网也被冰雪摧残得溃不成军,一败涂地。1月下旬,冰雪肆虐的初始,龚山村就陷入了黑夜之中。茫茫林海深处,更显得孤寂而神秘,幽深而宁静。
    龚山村于1988年通电,20年了,因有了电,村民在封闭的大山深处才逐渐触摸到外面的世界,向往着外面的精彩。于是,“胜利大逃亡”,都直奔城市或他乡,谋求另一种生活。据村支书龚信昌介绍,现在龚山村在编户口的人数是367人。但是,村里现有人口仅仅63人。63人中,都是老人与儿童。难怪我在龚山村的近一个月时间里,没有见到一个青年男女。龚信昌夫妇有一儿一女,儿子到经济发展快速的无锡某农村栽种蘑菇,年收入几万;女儿在宁波打工,被一个常来酒店的为干部开车的司机看中,于是,漂亮的女儿有了终身依靠。在龚山村,身体健康的五十岁以下的男女难以见到,唯有部分幼儿,那些幼儿到了入学的年龄,就会被父母带走。因此,老人成了龚山最忠实的伙伴,故土难移,他们虔诚的厮守在祖宗营建的家园。我曾想,二十年,三十年,或许更长一段时间,老人们相继去世了,龚山村必将在无情的遗弃中消亡。这是一种文明进步的体现,还是一种诱惑下的背叛?
    因而,龚山村的恢复用电的自救尤为艰难!
    元宵节近了,能否按计划在元宵节那晚的灯光重新燃亮起来,就决定电线杆能否运送上山。
    村外的山道两旁,堆着七八根电线杆,包括龚山村、低坑村等几个村子被毁的电线杆都必须重新立杆架线。12米长的钢筋水泥电线杆,重型的重达2600斤,轻型的也重达2200斤,怎么一一运到村里?丽水市雅溪镇供电所的一名员工告诉我,所里人手少,受灾情况严重,管辖面积大,环境条件差,运送这些器材只能靠当地老百姓自己解决。是的,这就是憾人心魄的龚山.

    自救。从山下到山顶,再从山顶到山下,顺山势蜿蜒起伏的线路,电线杆必须“入土为安”,才能“获得新生”,重见光明。
    2月16日那天,村支书龚信昌急得一筹莫展,他失望的告诉我,人太少了,我昨夜才从底坑村回来,落实人员,两个村还凑不到能出力的20个人,下午就要抬电线杆进村,怎么办呢?底坑村距离龚山村将近20里山路,是一个更遥远、更原始、更封闭的小山村,环境比龚山村更恶劣,更悲戚。
    16日下午,我全过程见证了运送电线杆的那个艰险又悲辛的场面。
支书费了很大的劲才召集到16个人,整整16个村民,开始在电线杆旁商讨该怎样系绳,怎样分配均衡人力。人人手里拿着一根楠木棒和一个有分叉的支拐。栗色的棕绳和白色的纤维绳绕着水泥杆结出一个个绳扣,楠木棒插了进去,前后一吆喝,水泥杆痛苦的摆动了一下,一头离开了地面,但是另一头依旧没有移动。再一次的分派力量,水泥杆终于抬了起来。于是,那一组震撼人心的雕像般的群体画面开始慢慢的向前蠕动。
    假若是虎气生生的青年,假若是血气尚在的壮年,我也许没有那么深重的感慨,令我震惊又不忍目睹的是,16个人中,除有一个在50岁以下,是个面容黝黑的妇女外,其余都是两鬓染霜的老人。我几乎不忍正视走在第一的那个年龄更长的老人,他消瘦的面孔,单薄的身架,灰白的头发,稀疏的牙齿,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古稀老人了,然而……借助休息的机会,我走上前与他交谈,得知他叫龚岳云,73岁。令我心酸的是,一个七八岁小姑娘总是跑前跑后的围着抬电线杆的人转,当停下来休息时,小姑娘就跑到龚岳云老人的怀里,用小手在他的胸前往下捋,心疼地为他顺气。龚岳云告诉我,小姑娘是他的孙女。老人还告诉我,这些人中还有一个与他同岁。果然,最后边的那位满头银丝的老人更显得苍老一些。
    我想得知更具体的信息,龚岳云老人回头看了看,粗略算了一下对我说,16个人的平均年龄大约六十三四岁。12米的水泥杆,即便是轻型的2200斤,16个人抬,每人平均肩头的重量高达140斤。我曾经见过军人抗冰抢险的电视和照片,如此重量的电杆,是三四十个军人抬。可是……我可爱可敬的龚山村百姓呦!
    村路比山路更陡峭、艰难,都是滑腻腻的石头,而且狭窄、曲折。电线杆难以拐弯,往往一头撞着墙,一头啃着地。每往前移动,都要前后多次变换身子,变换角度,身子扭曲着,腰弯了又弯。我见过黄山、泰山的挑夫,他们不断的交换着肩头,一肩担着沉重的大山,一肩担着艰难的日月。然而,毕竟他们行走在台阶上,行走在宽敞的空间,他们还身强力壮。而此刻,我看到的是,远比那挑山工更艰难,更悲壮,更催人泪下的情景。然而,那天,一根根电线杆奇迹般的抵达到杆位,使元宵节明亮的灯光照亮了幽暗又古老的民居!
    我可爱可敬的龚山村百姓哦,你们瘦弱的双肩,一肩担着再难也要活下去的信念,一肩担起山村明晃晃的太阳哦!

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

Trending Articles